凤凰印
首页 > 天文 > 国家天文台与北京大学联合团队发现星团中寄生的星族

国家天文台与北京大学联合团队发现星团中寄生的星族

时间:2024-03-28 15:12:59

分类: 天文

编辑: 访客

阅读:468

近日,由国家天文台邓李才研究员领导的一个联合团队,在研究星团中恒星星族形成模式的课题上取得重大突破,该研究成果于1月28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上。该成果的领衔作者李程远在完成此项工作时,是国家天文台

近日,由国家天文台邓李才研究员领导的一个联合团队,在研究星团中恒星星族形成模式的课题上取得重大突破,该研究成果于1月28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上。该成果的领衔作者李程远在完成此项工作时,是国家天文**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现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这项工作是继2014年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星团中复杂恒星星族的研究之后,我台在天体物理焦点问题研究上取得的又一大重突破,这使得我台的星团研究团队再一次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

几乎所有的恒星(包括我们的太阳)最初都是在星团中形成的,星团中恒星如何形成一直是现代天体物理的焦点问题之一。星团由成团的大量气体通过自引力坍塌按一定的质量函数形成第一批恒星,但由于最初形成的大质量恒星吹出的强烈星风和超新星爆炸会迅速将剩余的气体吹走,天文学家普遍认为星团只能在其诞生的最初几千万年之内形成恒星。

然而,近年的高分辨率观测发现了银河系的球状星团普遍包含两个或更多恒星星族,这使得天文学家们对星团中恒星形成的理论产生了怀疑。遗憾的是,由于银河系中的球状星团全部都十分年老,漫长的演化过程使得这些多重星族早已失去了其形成初期的动力学特征。尽管天文学家观测到了多星族现象,但对于球状星团该如何产生第二族及以后的恒星、它们如何演化等问题,一直缺乏观测证据和理论上的诠释。

李程远与其导师邓李才以及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和天体物理研究所的Richard de Grijs教授意识到,在更为年轻的大质量星团中搜寻证据可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钥匙。他们共同设计了一项计划,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开展了历时一年的仔细研究。“去年冬天,当我分析系外星团NGC1783的数据时,我发现了两支年龄几乎单一的恒星星族。”李程远介绍说:“属于同一个分支的恒星,他们的年龄几乎完全相同,就像是在过去的一瞬间突然形成的。我立刻意识到,我们大概发现中年星团中的第二代恒星了。”

通过动力学分析,李程远发现这些新的恒星实际上是星团从外部吸收形成的,而一直以来,天文学家们都认为星团是通过自身第一代恒星爆炸之后残留的气体来形成第二代恒星的。该团队最终推断:星团中年轻的恒星星族很可能是外来物质的产物。

“这些恒星像是寄生在星团中的新成员”,邓李才解释说:“现在主流的解释是星团中的新恒星源自内部物质循环,但似乎并不自洽。”,Richard回忆道:“我们提出了很多传统框架下的模型,但最终都被一一排除了。科学研究就是这样,新的认知在达成前总会走很多弯路。”

对于这一发现,《自然》杂志的审稿专家们评价说:“2015年夏天夏威夷的国际天文联合会上,人们还在为球状星团的多星族问题争执不休,这一结果来得真是恰到好处!…这一工作为星团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口!”

此项突破性研究成果由国家天文台与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主导完成。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对此表示高度赞扬:“该合作团队长期专注于星团物理研究,不仅利用归档数据连续取得了高显示度成果,还在设备发展和实测研究中也卓有建树,这是印证国家天文台‘一三五’战略发展规划实施成功的重要案例”。团队成员包括为本项工作做出贡献的新宇和胡义副研究员。此文合作者还有美国西北大学的天文学家。

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大麦哲伦云星团NGC1783的照片。我们的工作表明该星团从外部环境获得了额外的气体形成了新的恒星(照片版权:ESA/Hubble & NASA,致谢Judy Schmidt (Geckzilla.com))。

在NGC1783的数据中发现的两支年轻恒星(绿色方块为第一支;紫色方块,以及紫色方块右侧浅红**域内的黑点为第二支),它们严格地分布在两条理论计算出的等年龄线上(蓝色实线和虚线),这意味着它们是在两个不同时间节点爆发性形成的。再加上星团最初包含的一批恒星(由红色实线描述的黑点),这一星团明显包含有三支年龄截然不同的恒星成分。

此项工作中国团队人员,从左至右Richard de Grijs(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新宇,胡义,李程远(北大-国**合培养博士),邓李才

本站部分内容含有专业性知识,仅供参考所用。如您有相关需求,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员。
相关阅读
霍金:地球将在600年内变成火球人类要加快移民

霍金:地球将在600年内变成火球人类要加快移民

据外媒11月7日报道,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在北京举行的腾讯网络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评论称,当今世界人口规模飙升,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会在在未来600年内将其变成炽热的火球。霍金在会上发表讲

2024-04-19 13:11:26

NASA的“双胞胎研究”证实太空旅行对人体影响甚大

NASA的“双胞胎研究”证实太空旅行对人体影响甚大

乘坐太空飞船长时间“旅行”,对宇航员的影响远非此前所想。据《科学美国人》近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双胞胎研究”项目的初步结果显示,太空旅行强烈地影响着基因的表达方式。宇航员会在进入太

2024-04-19 13:07:25

超级“天眼”SKA:带你看更远的宇宙图景

超级“天眼”SKA:带你看更远的宇宙图景

“SKA的职责和用途很广泛,可以探测到50光年外行星的信号,帮助人类寻找孕育生命的新摇篮,甚至可以搜索有没有外星生命。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借助这一超级‘天眼’,将‘看’到更远更清晰的宇宙图景。”10月3

2024-04-19 13:03:51

美国探索宇宙暗黑区域实验出师不利火箭未获得数据

美国探索宇宙暗黑区域实验出师不利火箭未获得数据

DEUCE的有效载荷在沃洛普斯飞行中心进行测试和整装。(图片来源:NASA官网)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30日消息,当地时间上午6时,NASA发射了一枚探空火箭,其上搭载的是“双通道极紫外

2024-04-19 12:55:50

我国正研制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器计划2020年首飞

我国正研制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器计划2020年首飞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获悉,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研制正处于攻关阶段,已开展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总体技术等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预计在2020年左右将完成首飞,并将实现10天10次发射、单位有效

2024-04-19 12:50:18